过了25岁,如果你还是迷茫,赶紧看看这几个人的故事
怎样的生活是有意义的?这是许多当代年轻人的疑问。
文中的4个人,分别在新闻、哲学、主持、侦查领域发光发热,给人们启迪。
面对生活的难题,他们也都曾遇到迷惘与困顿,但都找到了各自的答案。
我们的很多危险、困惑或糟糕的境遇就在于问题太多而读书太少。
——白岩松
正义凛然的国字脸、大方又直接的话语,让我们看到一个坚守正义的媒体人——白岩松(点击可查看)。
白岩松多次在读书人的文章里读到过这句话:“一个人的书架是他的人生目录。”
在《对白》中,白岩松首次以文字形式公开发表了他近期的一篇演讲《哪怕全世界都背过身去,书依然平等待你》。
在这篇演讲中,他提到自己的阅读经历。
10岁以前,对他最重要的一本书是《新华字典》;20岁到30岁对他最重要的是长篇历史小说《曾国藩》。
1993年,白岩松25岁,开始做《东方之子》节目主持人。
在白岩松前面,没有可模仿的对象,因为他是当时第一拨新闻主持。
面对要采访的每一位“东方之子”,一个25岁的年轻人是困惑的:我该问什么样的问题?人是什么?人性是什么?
做了几个月的《东方之子》主持人后,制片人推荐给白岩松一套《曾国藩》,白岩松断断续续用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把它读完了。
25岁的白岩松,读懂了人性之复杂,从而改变了很多观念。他不再把人简单地分为“好人”和“坏人”。
“阅读的一个重要理由,就是读懂人性的复杂。当你真的读懂了,未来的路就好走了。 ”
清醒、深刻、冷静,这就是新闻人白岩松。
在各个网站和App上,“怎样的生活是有意义的”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爱讨论的话题。
与坚守新闻岗位的白岩松一样,周国平觉得,“做自己喜欢的事”就是幸福且有意义的。
要做自己生命的主人,按照自己真实的面貌,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。因为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,有且只有一个人生。
——周国平
提起周国平这个名字,很多人不会感到陌生。
他可以说是当代中国人的哲学启蒙老师,他被誉为“平民哲学家”“人生导师”。
很多人第一次从他的书中发现,哲学可以离普通人的生活很近。
他笔下对生活的细腻感悟、对人性的深刻洞察,滋养了一代人的精神世界。
图:来源于《樊登读书》
面对众多的赞誉,周国平打趣说,自己其实是一个“不务正业”的人。
十七岁,他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,因为觉得教的知识太教条,他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读课外书上。
哲学的东西读得不多,反而看很多文学作品、小说诗歌。
但周国平很笃定自己在走正确的路。
“读书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精神丰富的人。在你心灵生活的深处,在灵魂生活的背部,没有正业与非正业的界限。”
随着一本本书接连出版,他将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悟,融于哲学的思索中,无数的人也因他的文字受益,找寻到了内心深处的安宁。
在一档节目里,有一位年轻人复述了他曾写过的一段文字,问他:“哲学是不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了?”
周国平幽默地回应说:“那段话确实比较拗口,但是这不是哲学的毛病,真的不能归罪于哲学,这应该归罪于我当时的写作水平。”
有了女儿后,曾有人惋惜他丧失了斗志,只围着女儿打转。
但周国平说:“那些最本质的幸福,其实是很简单、平凡的。”
我们总是想去远方寻找幸福,但至深的幸福就藏在我们身边。
周国平通过哲学思索人生,陈鲁豫则是通过采访,让人们直接感悟人生。
梦想确实很高贵,但是与责任相比,我不认为梦想一定更高贵。
——陈鲁豫
2005年,在凤凰卫视的支持下,《鲁豫有约》全新改版。
鲁豫开始负责起整个团队,从制片到宣传,她都要操心。
一周五天的节目录制量,使她几乎处于全年无休的状态。
但她对自己的要求极严,做节目时,她从来不用提字器、手卡,每天几十页的背诵量,完全依靠高强度的记忆,有时候连录四个小时,她竟然一个故事点也没落。
看着她每天忙得人仰马翻,身边的人都很担心:
“我们的导演都是轮波替换的,每一期一个导演负责。可是鲁豫没有人换班,所有的行程线和采访线,都是靠她自己。”
郑渊洁(点击可查看)曾评价鲁豫:“你看着她,就想把难以启齿的事都告诉她,这就是天赋。”
曾经有人问她:“节目做了十几年,你采访过无数人,最让你感动的点是什么?”
她平静地说:
就是觉得一切都会过去。
因为我采访过的每一个人,哪怕是最成功的人,他也曾经有过失意,但当他们在我面前的时候,你觉得他们都能够过去,那么你也没有过不去的坎,好的坏的都会过去。
在这十八年的磕磕绊绊里,她平静地用人物记录了当下,在每段人生的春夏秋冬里,她捕捉到了生命震颤的瞬间。
走过近一万种人生的鲁豫,担起了责任,也终于活出了底气。
只要有梦想,人生的坎坷终会熬过去,在李昌钰看来,也是如此。
面对困境,只有一条路不能走,那就是放弃的路。
——李昌钰
70年代的美国社会,对华人的刻板印象除了开餐馆就是开洗衣店。
许多华人再怎么优秀,一旦晋升到一定的位置就再也无法上升。
尽管处境艰难,但李昌钰并不感到自卑,面对挑战与不公,他要用实力证明,一个中国人也能在西方世界占有一席之地。
美国电影《冰血暴》于1996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,说的就是李昌钰侦破的真实案件《碎木机下的冤魂》,这也是让他最有成就感的一起案件。
在这起案件中,犯罪嫌疑人心理素质极好,警方对其进行了3次测谎,3次全部都顺利通过。
案子毫无进展,警方请来李昌钰进行协助。
通过线索,李昌钰找到了一家碎木机的出租店,确认犯罪嫌疑人确实在这里租过一台碎木机。
他将碎木机一片一片拆开来,18个小时后,终于在里边找到一些微物证据。
他推测凶手是用碎木机把妻子的骨头绞碎,喷到湖里,他用一只猪做了实验,找出8个可能曾经停放碎木机的位置。
结果,他找到56个比手指甲还小的骨头碎片、2660根头发、半片指甲油、以及一颗被多次修补过的牙齿。
经过比对鉴定,证实这些碎片就是被害人的。
随后,他派人到水中打捞,捞到了一把电锯。通过科学的方法查到购买者就是那个犯罪嫌疑人!
这起案件的侦破,让李昌钰名震全美,奠定了他“刑侦大师”的地位。
一开始,他总是遭受白人警察的白眼,后来一出事,大家都会说“让那个中国人来看看”。
李昌钰在20多年里侦办了8000多个案子,让整个美国警界服气,也让全世界凶手睡不着觉。
死亡与人性,是李昌钰最常要面对的话题。
从无数为了利益大开杀戒的黑暗事实,到受害者家属的苦苦等待,他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生命的逝去与人情的冷暖,也越来越能以从容的姿态面对生命的无常。
电影《步履不停》里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:你才25岁,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。
25岁前后,或许是人一生中最迷茫的年龄段。求学与择业,责任与情感,热忱与困境……
这些名人曾遇到的,其实也是每个人青年时期会遇到的重要命题。
但无论前方如何波涛汹涌,我们都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,按照自己真实的面貌,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。
因为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,有且只有一个人生。
书籍推荐:《对白:让我们和更好的你聊聊》,白岩松等 著,长江文艺出版社
☟
/ 77期 赠 书 获 奖 粉 丝 / 请7天内于后台回复“领奖”